电话

0531-89628200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

博导风采

The teachers troop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博导风采 >> 正文

    药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

    发布日期:2022-03-25  点击量:【

    中药资源方向

    2DAF2

    张永清,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资源学岗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省卫生科技创新人才。从事中药教育与科研工作39年,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近20项,获得发明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担任《中草药》、《中药材》、《中成药》、《中国现代中药》、《中国医药导报》等杂志编委。

    邮箱:zyq622003@126.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

    02 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11D05

    李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院生药系主任。主持、参与完成国家创新药物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或子课题13项,完成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等课题7项。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师德标兵”,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兼任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TEEB专业委员会委员。

    邮箱:ljytl7172@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

    02 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C2EC

    郭庆梅,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技术计划项目、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科学技术奖2项,山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2项。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为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药用植物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高校中药资源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之一;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主持人。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鉴定学分会理事,中国商品学会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农学会药用植物学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植物学会理事等;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药用植物学》课程联盟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

    邮箱:qmguo@sina.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质量分析与资源开发

    02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F203

    林慧彬,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研究室主任。主持参加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24项,鉴定及验收成果23项;获得国家中医局、省政府、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奖励23项。以首位3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首位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审定中药材黄芩新品种1个,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3项。编写著作7部,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兼任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理事,山东植物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编委,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山东金银花行业协会理事。

    邮箱:linhuibin68@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与质量控制

    D939

    D939

    黄璐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先后负责国家级和部局级课题几十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80余篇,包括NAT COMMUN,PNAS,JACS等SCI文章19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兼任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邮箱:huangluqi01@126.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学

    02 分子生药学

     

    14C08

    张立华,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枣庄学院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第二批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山东省第九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能力为核心、成果导向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获铜奖,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若干。主要从事地方特色资源的综合开发研究,已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在《Food Chemistry》、《Scientia Horticulturae》、《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食品科学》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多项成果已转化应用,取得显著效益。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兼任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石榴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石榴资源综合开发工程实验室主任。

    邮箱:chinazhanglh@163.com  手机:13475212318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开发

    重点领域:

    01 石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C211

    陈士林,博士,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持承担“国家中药标准化”、“国家中药DNA实体库和基因信息库”、“中药国际贸易中安全性关键环节研究”、“中欧中医药与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共建”等项目。获教育部高校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Agilent Thought Leadership Award,诺奖之星;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PNAS等,论文被他引1.5万余次,H指数58(Google Scholar),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邮箱:slchen@icmm.ac.cn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与鉴定

    02 本组基因组学

     

    中药制剂方向

    DA35

    田景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1项,取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2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牵头主持建设的山东省高校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在全国中医药抗病毒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团队目前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27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8部,专利6项。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药剂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世界中联中药(天然产物)发酵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副主任委员。

    邮箱:tianjingzhen@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新药与中药炮制原理研究

    重点领域:

    01 中药现代化、中药新药新制剂技术研究及中医药抗病毒研究

     

     

    39B7A

    杨培民,博士,教授,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纪委书记;先后主持完成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子课题等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编写学术著作7部,获得发明专利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余篇。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总编辑,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会长。

    邮箱:jnypm7777@126.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与新剂型研究

    02 基于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中药质量评价

     

     

    1800C

    李凌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制药系党支部书记、制药系主任、中药药剂教研室主任,中药药剂学学科带头人,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中药与天然香料新产品研究开发团队首席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抗病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发酵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2项,牵头起草《药物制剂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主持完成药物制剂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教材开发及创新研究,主编药物制剂工职业技能鉴定评价教材,并承担药物制剂工高级考评员培训工作。指导研究生获得2020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邮箱:lljun66@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新制剂、新剂型研究

    02 药物体内过程研究

     

    209B8

    韩春超,中药学博士,中药制剂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在完成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的基础上,目前主持或完成企业委托课题包括昭通乌天麻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技术、人参滴丸及林蛙油滴丸工艺技术研究、黄精深加工技术、蛹虫草发酵及其新产品的开发、西洋参皂苷单体成分的提取工艺、玛咖在护肤品中的应用研究、西洋参抗肿瘤组分的筛选等近20项课题,带动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5年来指导研究生在Molecules、Biomed Pharmacother、J Ginseng Res.、J Ethnopharmacol等杂志发表20余篇sci论文,5年来指导研究生连续10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7人次审核推免进入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邮箱:sdtcmh@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制剂技术在大健康产品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2C43

    高鹏,医学博士、博士后,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人才引育计划)负责人。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1项;主持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各1项、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2项、济南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以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获授权专利、软著13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2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sci论文10篇。主要社会兼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医外治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医疗机构制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发展联盟秘书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年科协副主席。

    邮箱:gaopeng@sdutcm.edu.cn

    研究方向:

    01 中药制剂新技术和新剂型研究

    02 中医药大数据和精准中药研究

     

    1629A

    代龙,男,中共党员,滨州医学院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于2019 年自山东中医药大学转至滨州医学院,现为滨州医学院中药学科带头人、烟台市大健康产业化平台负责人。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山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评审专家等。现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 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 21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项;申请发明专利 30 项,其中已授权 28 项;并在SCI/EI、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主编及参与著作 5 部。

    邮箱:2665275709@qq.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新药和经典名方的研发

    02 中药动物药药效物质基础及相关机制研究

    03 中兽药及中药大健康产品的开发

     

     

    80F0

    吴志生,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北京科技新星。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中药制药过程技术与新药创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制剂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药分析核心课程联盟副秘书长等。

    提出了中药制造工程学交叉学科研究,对标国际工程学科先进水平,形成了中药制造测量学、中药制造信息学等学术框架。承担重大专项、国自然课题等十余项,近五年可支配经费1000余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0余篇,包括在Bioresource Tech, J Control Release,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Biosens. Bioelectron等SCI论文60余篇,著作6部。领衔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最美抗疫先锋团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奖,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创新奖等个人奖;以第一完成人主持的“中药制造测量控制关键技术与仪器产业化应用”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以第七完成人参与的“中药生产过程控制可靠性工程理论与关键技术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课题组网页:https://www.x-mol.com/groups/wu

    邮箱:wzs@bucm.edu.cn

    研究方向:

    01 中药制造光谱传感器与过程控制;

    02 性味传感芯片与名医名方新药创制;

    03 中药制造物质流、信息流与仪器装备系统工程集成。

     

    中药炮制方向

    张学兰,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bet356亚洲版在线体育网址投注中药炮制与教研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公共卫生专项、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十五”攻关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主任,山东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饮片质量专业委员会和中药(天然药物)发酵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项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首批科研创新团队“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科研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邮箱 zhang8832440@sina.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炮制原理研究

    02 中药炮制技术与饮片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药理方向

    293C6

    赵启韬,女,1970年6月生。细胞生物学博士,中药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主任,国家中管局三级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1996、2005年分别获山东大学硕、博士学位,2007.2~2008.10于美国纽约血液中心做访问学者。主讲过本科生的《生物化学》、《医用分子生物学》、《中医实验研究》、《科研思路与方法》、《实验中医学》6门课程;研究生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科研思路与方法》、《中药药理学专论》、《现代仪器分析》3门课程。主持校级教学课题2项,发表教学论文3篇。2019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10年以来主持课题:国家级3项、省级4项、厅级1项,参与课题多项。近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获省教育厅三等奖1项。

    Email: qitaozhao@163.com

    办公电话:0531-89628501

    手机:13969068539

    研究方向:

    01中药心血管药理,围绕祛痰散结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皮)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与分子机制做了大量研究

     

    3CC5E

    孙蓉,临床医学学士、中医方剂学硕士、药理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内科学博导,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导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导、药理学硕导。先后获国务院特贴专家、“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完成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973、863、十一五支撑、行业专项、国自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4项,首位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等成果14项;首位授权专利18项;国内外发表论文524篇,近五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IF>10的2篇,IF>5的11篇;学术著作11,英文著作1部;国家级学术任职20余项。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生9人、硕士生45人;其中省优博1人;药理学施维雅奖1人、齐鲁卫生青年人才2人,硕导4人。

    邮箱:sunrong107@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药理研究评价与创新药物发现

    02 中药毒理学研究与临床合理用药控制

     

    3FF64

    胡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山东省科技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持有12项发明专利,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Microbiology、Scientific Reports等多个期刊审稿人。

    邮箱:hw_1@sdu.edu.cn

    研究方向:

    01 细菌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s)过程中复杂细胞行为的分子机制

     

    1C442

    凌建亚,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bet356亚洲版在线体育网址投注兼职博导;中国菌物学会理事,山东微生物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入选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济南市“5150计划人才” 、徐州市“双创人才”; 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会评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会评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项目10余项,横向项目10项;一作(通讯)发表JACS、PNAS、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SCI论文30余篇;参编出版专著三部; 获得201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位)。主讲课程: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制药、微生物学实验

    E-mail: lingjian-ya@sdu.edu.cn

    研究方向:

    01 食、药用真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真菌种质资源及其活性组分鉴定及药理、药效学、合成生物学研究,分子中药学等

    02 肠道微生物及功能性食品因子构效关系,特色食品加工、安全性评价及其分离检测技术,发酵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及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中药鉴定方向

     

    李峰,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优秀支教工作者,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主持国家973、863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1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部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70多篇,主编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医药拉丁语》等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鉴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商品学会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学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邮箱:13969141796@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鉴定研究

    02 中药质量标准与资源研究

    03 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04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中药化学方向

     

     

    唐于平,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中药化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爱思唯尔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长期以来以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药物配伍相互作用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工作。近十多年来主持与重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1项。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SCI收录157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45.661;迄今个人H-index为32;主编学术专著《药对现代研究》2014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主持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

    邮箱:yupingtang9@126.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复杂功效物质基础研究

     

     

    孔彪,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青岛市挂职副区长,上海市高层次特聘专家,复旦大学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激光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刊物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 (Elsevier)顾问编委。曾任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Monash 大学与复旦大学获工学与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获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校长奖。已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近90篇,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等项目10余项。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澳大利亚 Monash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校长奖、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创新市长奖、宝钢教育基金特等奖获得者(全国排名第一)、澳大利亚维州学术之星、陶氏化学可持续发展创新奖一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 奖) 一等奖等荣誉及奖励。相关研究成果被PHYS&ORG、Chem. Views等多家新闻媒体和杂志报道,并被 Weily杂志选为特别专题与研究热点,被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Soc.Rev.封面及热点文章,被Chemistry World选为中国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报道,以及被Nature自然出版集团选为亮点总结。归国后注重面向具体社会需求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工作,与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合作基于国家自主超级计算平台开创性的构建了先端材料基因组平台,并担任国家超级计算先进材料创新联盟执行主任;筹建复旦-海尔生物医疗联合研究中心,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管理,联合海尔生物医疗开发了极端环境下疫苗存储与生物快速检测的关键技术及接种创新平台,创建了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慧生物医疗及应急管理解决方案,联合研究的Haier系列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培养的所有学生均有前往复旦大学、斯坦福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萨里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大学的联合培养及攻读博士机会。

    邮箱:bkong@fudan.edu.cn

    研究方向:

    01 中医药现代智能纳米材料及靶向技术研究

     

    王晓,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齐鲁工大药学院院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站长等。国际逆流色谱技术学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天然产物工作组副组长。《分析测试学报》、《中国现代中药》、《分析仪器》等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成分分离纯化、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资源开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课题,国家质检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4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研制国家实物标准5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位)等奖项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第一或通讯),他引1800余次,编著、参编著作6部。

    邮箱:wxjn1998@126.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成分分离纯化

    02 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资源开发

     

    博导方向-中药学,硕导方向-药物化学

     

    2208                                           

    容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药物化学)。药学院副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防治重大疾病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曾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LMCB-UCL)、美国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访问学者。兼任世界中联中药(天然药物)发酵研究专委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欧美同学会理事,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

    邮箱:rosierong@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

     

    264D

    周洪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药物化学)。bet356亚洲版在线体育网址投注药物化学系主任,中药药效物质发现与开发科研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厅级课题近二十项,先后于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SCI收录近二十篇。主编及参编教材11部、著作8部。近5年,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专利3项。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发酵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分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

    邮箱:zhouhongleitcm@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

    02 天然药物(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03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药物创新

     

    2299

    刘玉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药物化学)。日本德岛文理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等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软著)5项。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2篇,其中SCI收录20篇。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糖类药物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中药(天然药物)发酵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理事等,为泰山学者岗位(中药资源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教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Natural Product Research等杂志审稿专家。

    邮箱:liuyuhongwu@126.com

    研究方向:

    01 天然药物(中药)活性成分发现与作用机制研究

    02 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控制与创新药物研究

     

    23967

    张贵民,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药物化学),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鲁南制药集团总工程师,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手性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当代发明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主持国家支撑计划1项,省部级专项、课题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兼任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第十四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编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科技副会长等职务。

    邮箱:lunankuayue@163.com

    手机:18605395391

    研究方向:

    01 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

    02 中药新药研究

    03 制药工程与产业化开发

     

    方磊,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药学专业负责人。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1项等国家/省部级课题以及厅局级项目9项。先后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校优秀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兼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保健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山东药学会会员等。

    邮箱:fleiv@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发现及功能研究

    02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博导方向-中药学,硕导方向-药剂学

     

    刘继勇,主任药师,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药理学博士,中药学博士后,美国康奈尔大学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百人计划),复旦大学“卓越2025”杰出人才。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支持计划,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计划等。荣获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奖,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医院药学奖,中国药理学会—法国Servier 青年药理学奖等奖励。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临床药学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理事、皮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 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 中文版副主编,《肿瘤药学》、《中国癌症杂志》、《中草药》等杂志编委或青年编委等及J Control Release、ACS Applied Materials、Int J Pharm、Br J Dermatol等二十余本SCI期刊审稿人。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7项省部级以上奖励。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上海市、军队等各类科研课题20项。共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1篇。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10项。 目前已招收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2名。被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荣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次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邮箱:liujiyong@fudan.edu.cn

    研究方向:

    01 基于临床需求导向的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