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531-89628200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

硕导风采

The teachers troop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硕导风采 >> 正文

    中药学(中药资源方向)专业硕士生导师

    发布日期:2022-03-15  点击量:【

    中药学(中药资源方向)

    5411F

    蒲高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bet356亚洲版在线体育网址投注教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研究。以阐明中药品质的物质内涵及形成机制为起点,以中药资源优异种质创新为重点,结合前沿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应用,深入探索有效成分生源途径,进而开展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品质调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山东省良种工程、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等项目6项,总经费近300万元,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6项。

    邮箱:gbpu@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02 分子生药学研究


    1D46D

    孙稚颖,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10余项,曾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两项(第1位);参与完成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副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和国家规划教材10余部。多次获得学校研究生教学单项奖。目前已在Planta Med、J Nat Med、药学学报、中草药、植物分类学报、植物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兼任中国植物学会蕨类植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理事。

    邮箱:szyww@126.com

    研究方向:

    01 药用植物分类与中药资源品质评价

    02 中药材分子鉴定


    1C43D

    高德民,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大科学装置等省部级课题共12项,横向课题20余项。主编《药用植物学》规划教材1部,主编《Pharmaceutical Botany》1部,副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工具书3部,申请专利2项,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全国建设中草药旅游基地、种质资源圃10余处,指导建设中药材基地近20余处。先后获4项市级荣誉称号,3项省级荣誉称号,1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多项奖励。任中国中药信息研究会药食同源研究分会首批聘任专家委员、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委统战部“共帮扶促振兴助力行动”产业专家团核心成员;山东省乡村振兴产业联盟产品流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驻济高校党外专家学者服务省会农业农村智库专家;山东省科技厅驻宁津县特派员;全国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审专家;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国医堂馆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民盟山东省委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蒙阴县岱崮镇人民政府顾问;济南市历城区锦绣城北屿村科技顾问。

    邮箱:gdm0115@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以种植与开发为研究领域

    02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以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为重点领域


    19DF2

    王厚伟,男,博士,中药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保健食品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中药协会海洋中药专业委员会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新药创制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中药协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国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科普分会理事。科研情况:创建了中药四性判别与中药鉴定的斑点免疫印迹技术体系;提出中药微观药性理论,初步建立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中药新药研发技术体系;创建基于病毒靶点克隆的抗病毒中药成分的钓取与分离技术;建立活性肽聚合镀膜技术,研制出丝蛋白药物载体与人工皮肤;突破了体外培育牛黄与人工虎骨核心技术;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基金一项;主持博士后基金一项;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项目两项;主持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一项;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一项;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一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4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一项;参与山东省教育厅重大研发课题一项;主持山东省中药抗病毒项目一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5项;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首位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一项;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一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邮箱:houweiw@163.com  电话+微信:13791138419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研究

    02 中药抗病毒研究

    03 中药药性研究

    重点领域:

    名贵特色动物药研发。


    2FD0F

    胡晶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药学会海洋中药分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20余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6位),发表SCI论文5篇,EI收录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 3项。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2部。研究方向为动物中药资源的开发与质量控制,近年来主要从事蟾蜍的规范化养殖、蟾酥的质量控制、蟾蜍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及蟾蜍制品的综合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邮箱:hujinghong97@126.com

    研究方向:

    01 动物中药资源的开发与质量控制


    C348

    刘谦,博士,副教授。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1项,山东省卫计委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1项。近3年累计获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共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金银花提质增效、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获201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七位)。

    邮箱:cleanlq@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1404A

    包华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邮箱:baohuayin@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质量控制与资源研究

    02 中药资源开发研究


    9888

    刘振华,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主持纵向项目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培养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1项。以第一(或并列第一)、通讯(或并列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为41:其中属于生物1区Top期刊的论文有3篇(代表性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植物学顶级期刊The Plant Cell, 2020, 32:1-21, 影响因子10.144)。在植物功能基因挖掘、植物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技术积累。

    邮箱:http0528@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药用植物分子育种


    23D90

    王玲娜,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1项。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一届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核心论文20余篇,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参编著作1部、“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

    邮箱:wanglingna88@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

    02 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1B6CB

    郭兰萍,博士,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校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课题20余项,主持国际标准3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4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余项,获得专利及数据库软件16项,主持或参与建立中医药团体标准100余项,指导中药材种植10万亩以上,产生经济效益3.8亿元。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文章总被引用频次5000余次,最高单篇引用223次。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突出贡献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科技之星,全国妇联巾帼先进个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科技奖等荣誉。2016年因中药材重金属国际标准的研制获得ISO/TC249突出贡献奖,2007年获得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调查及区划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药用植物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动态监测组副组长,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资源多样性与经济(TEEB)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生态学报》《中国中药杂志》等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标准咨询委员会委员。

    邮箱:glp01@126.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生态学


    1BB53

    周洁,1981年生,山东威海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药学系。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主要从事山东道地药材道地性特征、形成机制及生态种植技术研究。现在担任山东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特聘学术专家、《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编委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博士后面上项目、国家基础性科研子课题、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级项目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6篇,卓越期刊论文15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22项,荣获2012年北京市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奖项。

    邮箱:zhoujie8761@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



    2B284

    刘伟,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学博士后,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制药学部副主任、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药学院副院长。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一带一路调查专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山东省中药资源普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3项,获批团体标准3项,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励10项。兼任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中药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西洋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邮箱:liuwei0074@163.com

    研究方向:

    01 中药资源及其质量评价



    DB19

    单成钢,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药材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壤肥料岗位专家,省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中医药学会重要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特产分会委员,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被聘为山东省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专家。长期从事丹参、西洋参等中药材育种、栽培技术研究,系统研究了丹参授粉特性、施肥规律、田间垄作规律等,研发了丹参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根据我省文登地区高温高湿致病环境,改善了新型遮荫设施,显著降低了棚内温度,改善了土壤菌群结构,病株率显著降低。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审定鲁丹参1号、鲁梗1号等中药材新品种5个,认定山东省地方标准标准9项,授权发明专利11件,发表论文100余篇。长期深入基层,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培训和推广工作,以中药农业推动乡村振兴,负责文登、蒙阴、沂南等多个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其中指导的蒙阴丹参规范化生产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

    邮箱:shanchenggang@126.com

    研究方向:

    01 药用植物育种与栽培